文章

顯示從 1月, 2006 起發佈的文章

The Journey of Desire

圖片
好像昏睡了半個世紀。今早一覺醒來,發現大部分功能回復勁兒,慶幸總算「返來啦」。 昏睡的時候,腦電波仍然活躍得要命,曾聽聞植物人大部分都能聽能感應,我信。情況有如在產房,吸入大量迷魂氣體之後,理智與感覺失調,時空穿梭閃爍之時,幸好還能聽到零星的人聲叫嚷,才能片段地喚起知覺,在群眾如幻似真的鼓勵提醒聲中,完成偉大工程。那絕對不是個人的力量。 或許,可以從某個主日說起,回想起來,都已經是數月前的事了。 那真是一篇精彩的道,重點大約是:在工作崗位上活出見證云云。 道差不多近尾聲了,講員與家庭主婦的眼神在電光火石之間接上了,他認出了她,還記起她之前從工作崗位退下,照顧孩子。其實之前,家庭主婦正準備低下頭ing,所以情況變成好像:家庭主婦接觸了講員的眼神之後有點退縮地低下了頭。所以,講員跟著講了一句實在是很體貼的話,類似是:若你在家照顧孩子,也是一個很偉大的崗位,也要盡心發光發熱……云云。家庭主婦知道,那是特別說給她聽的。 家庭主婦很感激,但實在,也有份莫名的失落。 其實,家庭主婦並不眷戀工作,只是,要在平淡的日子裏維持穩定的心理狀況,是一件需要額外努力的功課。而且周邊的人,有時或許覺得,他們眼中的「師奶」生活,複雜極有限。 這個家庭主婦的強項是三心兩意,還有天生狂野的本性。看著一本書未到一半,眼角就忍不住偷看枱頭的另外幾本新書;接job最忙的日子,又會偷閒遊到戲院看午間電影;本想繼續寫出腦海裏的小說句子,忽然又會停下來縮在梳化看書…… 某日,一位前輩介紹家庭主婦讀John Eldredge的書,她就興致勃勃的到書局翻。《我心狂野》(Wild at heart),WOW!單是書名已經吸引。不過,她還是先揀了《神聖的渴望》(The journey of desire)來讀。作者引述《心靈的覺醒》中的話: 「當內心的渴望太過強烈而無法承受時,我們往往將它埋在狂熱的思想與活動下,或是藉著將生活的當下意識變得麻木遲鈍來逃避它……這等渴望會在我們的夢境、願望,或毫無防備時的微光和啟示中,持續地觸動著我們。」 耶穌帶領門徒下山,離開安舒,走入人群。 沙漠的海獅自以為習以為常地生活,但牠心底裏渴望要找著屬於自己的海洋。 狂野的家庭主婦不斷的想,哪裏是屬於她的海洋?

新年死硬願望

圖片
日前在明報副刊讀到一小段報道,作為新年新開始的一個思考課題也好。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日前公布了《國際出版藍皮書》最新研究成果──《2004-2005國際出版業狀況及預測》。……全球發達國家近年也面對國民閱讀危機,閱讀率不斷下降,人均買書量、書刊行量和閱讀時間都持續減少。…… 受電子媒體影響,『圖書』閱讀變得可有可無,尤其是文學類書,包括小說、詩等。報告顯示,讀者年齡愈小,文學閱讀的下降比例就愈高,按目前流失的比率,文學閱讀作為一種休閒行為將在半個世紀後從本質上消失。也就是說,2055年,『文學』將在寫作及出版地圖上消失……」 2055,如果我有幸(抑或不幸)長命過八十,也已進入極度透明隨時在地球上消失的狀態,即是說,如果這個預測準確,我會有幸與「文學」陪葬。哈。 不知是幸還是不幸,我大半生人似乎都與「文學」結下不解之緣。由中四開始讀文學,平日興趣不外乎看書寫字,現在大部分的工作時間就是編書寫作,還告訴好朋友今年最大的願望就是寫好一本小說。所以有關這樣一項「行將就木」的預測,無論準確性有幾高,總好像自己或最好的朋友被人兜口兜面判定已患絕症而且死期已定一樣的難堪。 當然,人命的事,只有主知道。絕症病人最振作的事,就是好好的活餘下的日子。而參與文學及出版的人,要擺脫「自我靈驗預言」的魔咒,也只有好好的寫,好好的做。 周日深夜有一個談書的電台節目,如不是眼瞓得要命,我都會盡量收聽。參與出版策劃的主持甲對自己的出版物偶有吹捧也不足為奇,然而,抬自己未必要踩別人。話說某夜二人你一言我一語,然後主持乙附和說:如果你(聽眾)黎見工,熟讀呢本xx,我實請你。你唔好話我聽你讀什麼大江健三郎,呢d我唔請……… 我並非特別崇拜大江健三郎,也不是說諾貝爾文學作家不應受批評,只是,作為推廣閱讀的節目,多客觀評論,少胡扯戲言,也是對「文學」的大幫忙了。一位畢生投注於文學創作,而且得獎後仍致力開拓下一代的文學眼界的作家不是應被尊重嗎? 懷著這樣一種無聊的抱不平心情,我把書架上一本大江的新書狠狠地翻了一遍。有別於過往需要費勁硬嚼的小說,這是他開宗明義「為年輕人,以及他們的母親」而寫的散文集。 「愛德華‧W‧薩依德在給我的信中這樣寫,他一面思考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明天,一面認為下一個世代的教育比什麼都重要。我的想法也一樣。我希望大家把為了成為一個『新人』的教育,自己教育自己地活下去。…… 我已經活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