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挖掘

「上學年」小女兒升小一,我也開始進修的日子,很努力很投入地唸書做功課,久違了的用功。但投入有系統地學習的我以外,有另一個狂野的我在呼喚渴求:喂喂,有時也要自由自在放鬆放肆啊! 暑假雖然零碎散亂,我像餓鬼似的在沒壓力下讀了好些等候已久的好書。 最後一本,剛剛才依依不捨地讀完。啊,這麼多年,就是期待著這樣的一本解夢書。 【內在挖掘】 尋求,必會尋見。內在的渴求,像磁石,引導我沿著線索,尋找屬於自己獨特的路,沿途的風景和發現,步步驚喜,叫我相信,最終會得著那矢志追尋的寶藏,得著滿足。 認識哈克的書是從《陪一顆心長大》開始,兩個心理輔導學家爸爸以柔軟的心寫下親子的歷程。不是那些明刀明槍的育兒技倆,而是從心出發,從內在的觸動作出貼心的回應。 從心出發。 被哈克 (Huck 黃士鈞 ) 的文字觸動,我開始追看他的部落格,原來親子以外,他也實踐安靜操練多年,與心對話,活化潛意識。那也是我的熱切追求。 或許也因為母親的身分,以及近年心理輔導靜修的學習,哈克的背景和經驗正好成為我的學習對象。可惜他身在台灣 ( 我也熱愛台灣啊 ) ,難以近距離參加他的工作坊,惟有透過網絡與文字,我可以跟從這位空氣中的老師。 也是透過他的介紹,我開始閱讀歐文‧亞隆 (Irvin D. Yalom) ,復活假台中旅遊時在誠品買了新鮮熱辣的《一日浮生──十個探問生命意義的故事》,八十多歲的心理治療大師,對每個前來諮商的受傷生命帶著體貼的善意,作出在意的陪伴。英文書名也有意思, CREATURES OF A DAY and other tales of Psychotherapy 。我又開始沉迷這位老伯伯的文字,在網上訂了他一系列的作品。暑假期間讀了《生命的禮物──給心理治療師的 85 則備忘錄》,就是這學年讀輔導課程的其中一本參考書。 沉迷的,是那份對生命的好奇探問,那份善良的在意與體貼──每個面前活生生的人,自我內在的探索與挖掘,那份鍥而不捨的熱情。當然還有那久經歷練的洞察力和人生智慧。 【夢的連結】 對夢的好奇,只因從小多夢。特別在出來工作開始,夢像神秘而貼身的腦朋友,或是另一個聰明而調皮的自我,偶然放下一攤攤隱喻的謎團。明知與自己尤關重要,卻是百思不得其解,常叫我睡不安寧。 遇上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