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5月, 2006 起發佈的文章

060531book

井底獨讀: 寫人

寫人

圖片
距離上次寫閱後感想,原來已經超過一個月。 這段日子和平常一樣,其實一直在看……幾本書, 沒有一本完成。 最近成功抗拒其他分布在家中不同角落的好幾本未完成書本, 用了幾天把四百多頁的 Roses Are Read 讀完。 這是第一次讀 James Patterson 的作品,純粹因為 Times 的介紹而好奇, 本書是Alex Cross偵採系列的其中一本。 內容由一宗離奇案件貫穿全書,旁枝包括主角Alex的愛情瓜葛和家庭軼事, 結構和 Lawrence Block 的Mathew Scudder系列相類似。 林超榮曾評論Dan Brown的小說重情節、輕人物, 所以連主演電影《達文西密碼》的影帝也得到以下的批評: 「湯漢斯,似殭屍」 也一語道破為何我讀不入他的小說── 硬吞了大半 Angels And Demons 之後, 每次聽到「達文西……」都有點反胃。 情節當然最好吸引,但人物描寫則更能顯示作者的生活睿智與觀人能力。 我會關心Alex Cross幾個孩子因父親經常缺席的成長狀況; Mathew Scudder日漸老邁對人生的看法; 還有Michael Crichton在 Prey 中寫主角與工作狂妻子的心理戰爭…… 對人物有立體的描寫,是一本好小說的基本條件。

包容

講壇上再一次「解毒」,以正視聽,可以理解。 只是對那三隻字已經有點膩,不看不聽仍需理。 早前和做表演/傳媒工作的朋友談起, 我們都是對傳媒信息比較包容開放的一撮,也有較大的免疫力, 故仔就是故仔,電影也就是電影, 未必輕易受其影響信念,也就懶於煞有介事地參與解「碼」。 不過,牧師提到一點頗有趣: 為什麼Dan先生偏要找天主教/基督教來寫? 因為他相信自己不會有有生命危險,也就是相信基督教的包容性。 Salman Rushdie就因為寫了《撒旦的詩篇》而被穆斯林教徒的追殺…… 濫用包容? 有時最濫用包容的,可能也是信徒圈子本身, 隨手拈來的例子: 在那間像紅館開場散場的教會主日裏, 排隊乘電梯經常有人若無其事的插隊; 講道完畢,一到報告就起身走人…… 最近「巴士阿叔」成為國際話題, 雖然25歲Jimmy被傳媒挖苦罵不還口, 但他忍無可忍出口提醒的舉動實在勇氣可嘉。 至少手機噪音的問題終於得到廣泛的關注。 不平則鳴 關於「文字‧無價」,謝謝東東和飲者的關心。 是不是有氣──怒氣呢? 說真的,有話要說,不一定有氣。 「唔啱拆到啱」,平心靜氣講道理。 受不尊重 / 不公平對待,每個人都有試過, 有人會啞忍,有人會不了了之,有人會發洩,有人會去算賬…… 表達,是每個人的權利, 表達的方式,視乎當事人的性格 / 經歷。 「巴士阿叔」外表衣著光鮮好眉好貌,竟然谷到爆一輪停不了的粗 這是Jimmy仔意料之外吧。 不平則鳴,不在乎什麼圈子。

文字‧無價

如果,受邀約而寫的稿件最終沒在說明的出版物中如期刊出,當中有什麼可能性呢? 1 質素:被認為,文章質素太差,或比想像中的差 2 變動:規模上有變動,例如財政預算、頁數、版位……總之是計劃突變 3 運作:出版牽涉人物及工序不少,約稿、改稿、審稿、印刷等,要經過多重關卡,任何一個工序出現問題 (jam住),稿件不能順利過關 4 無意:稿件遺失了,或者疏忽地被掉在不為人知的角落,總之無故蒸發掉 5 有意:稿件被刻意消滅,情況像《無間道》的陳永仁檔案,牽涉某種不可告人的秘密 6 誤會:你係咪有幻聽?聽錯意思─叫你寫,無話要出 7 被玩:這是一個心理測驗,純粹看你反應 8 …… 若你是這個準時交了稿,但在出版物中找不到自己的文章,而在你發現之前,沒收到任何主動交代的這個作者,會有什麼反應呢? …… 記得曾在一個有關出版的工作坊中聽過一位資深出版人的分享說,要有好的出版,幕後工作者 (編輯、出版人、宣傳推廣等) 和作者同樣重要,正如一場精彩的舞台劇,幕前的固然要做好本分,落力演出,幕後的由燈光到導演到監製也功不可沒。 他形容,作者都是脆弱孤獨的,獨自上路,有時難免會有迷失、抑鬱、靈感枯竭的時刻,這時,一個敏銳的編輯立時出現,在旁扶一把,鼓勵一下,或許就能讓作者重新振作,發現出路。 我曾是編輯,也是作者,深深體會箇中的奧妙。 投身寫作,從來都是一件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的冒險「事業」,熱誠作資本,興趣當盤川;能寫到成為十大富豪,J.K.Rowling算是異數。 文字,無價,尤其是閱讀風氣低落的今天;但一個作者,希望得到一點點尊重,也不是過分吧。

無形之手

圖片
中國銀行上市,又大排長龍。 茶餐廳快餐店這幾天佈滿大小「股壇」, 夫家也有親友匆匆借cheque book,好似抽中就發硬。 愈知得多,卻愈覺所知太少, 愈不敢輕易沾手。 習慣每天讀報超過一小時。 長期訂《信報》,偶然會買《明報》和《經濟日報》。 學睇《信報》,大約是97之後。 97年發生過不少大事,當中被影響一生的人相信為數不少。 我們經常買貴野,不足為怪;那年,便買貴一層樓。 要歸究的原因太多,但最終一個,還是年少無知,不知天大地大。 可幸我們不是為炒,預計要付出的,就老老實實的付了。 睇薄薄的《信報》,至少夠環保,雖然要「飛」的頁數,仍起碼有三分一。 也要用腦。由副刊文化版開始,然後是林行止專欄、曹仁超的投資者日記、社評,大約半小時,讀得明白,已經好豐富。再細閱其他有興趣的國際與時事評論的話,一個小時都不夠。 相熟的報販有次忍不住問:你炒股票嗎? 唔炒。 圖都唔多幅,有乜野睇? 好多字睇。 每個遊戲都有規則,要參與遊戲,必要知道規則,更要知道, 必有無形之手企圖控制、扭轉、反轉,甚至違反規則。 股壇如是。 世界如是。

關人貓事

圖片
會考懷疑有人出貓,鬧哄哄的。忽然有感。 這是日光之下的舊事啦。 不過,我從來未出過貓。 扮清高嗎? 說的時候怎麼好像做了見不得光的事一樣有點心虛? 做正事為什麼會被質疑? 堅持為什麼會被怒視? 是的,我曾被怒視。甚至,註定少了幾個朋友。 中學時代貓風甚勁,那是中四五吧。 教中文的是訓導主任但各人竟然敢於以身試法, 他們想必恐懼那比犯法更難受的後果。 身邊的同學沒有像其他人打開書抄,她想到更直接的方法: 可不可以借我抄? 她側身輕輕的問我。 唔得。 我坐直輕輕堅決的答。 別說上了大專沒貓事,其實貓得更隨便。 我懷疑那喜歡說brabrabra的miss隻眼開隻眼閉── 因為是continuous assessment,幾分幾分,何必計較。 前後左右都有人公然在抽屜翻notes。 有好些同學仍然把持得定,包括我。 跟著和幾個同組同學在canteen,不吐不快:點解咁多人出貓? 然後,鴉雀無聲。 當中好友後來拉著我說:其實她們都有。 想起昨夜朱振國太太接受電台訪問時淡淡然的說: 這個世界邊有公平? 是囉,何必計較。 貓了的人大部分都沒有特別出色的成績。 而且他們一世人都不能大大聲說: 我從來未出過貓!

手指公

右手手指公骨膜發炎,都已經半個月了。 為了去玩,和工作,一直不去面對。 後來連拿筷子用較剪都無力了,不能再畏疾忌醫。 到附近看跌打,小小店舖坐著一前一後老婆婆老公公, 至少八十,像是在排隊等看跌打, 原來婆婆是醫師。 她坐前一點替我捽葯酒。 無聊期間左望右望, 看到一張鏡面寫著xx女跌打,另一張xx跌打, 看來他們一人一張牌匾。 婆婆的皮膚很幼很薄, 和我外婆以前的一模一樣, 她用力按摩我痛的手, 我就想到,她會不會比我更吃力? 然後她一拐拐的去煎葯, 我帶點不安想著,角色應該對調才合理。 也想起作家西西的左手, 她因病右手不能寫,就練成左手執筆, 幸好我還有四隻手指,按鍵盤不成問題。 想著想著,看著外面的雨,看得呆了, 婆婆煎完葯,為我包紮, 她撕膠布時像我用蠢蠢的左手時差不多, 此時,一個中年女人入內: 讓我來,我夠力。 婆婆退後,這次坐在公公的後面。 還不忘對我說:佢係我女。 離開時,我謝謝好幾次她們幾位, 好像是她們幫襯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