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灰色之中

從大家樂的落地玻璃向外望,天很灰,和身上灰色的棉衣出其地相襯;對面小學空無一人的籃球場上,有一灘灘反光的小水氹;路面上有一兩個途人,馬馬虎虎地舉高手擋著那幾乎看不見的毛毛雨,腳步還是那樣的施施然。

陰陰冷冷濕濕的一個早上,忽然間,我覺得,很舒服,很寫意。

昨晚其實睡得不好,還是慣性地發著零零碎碎的夢。今天,人很慢,很恍惚,適合望天打卦,胡思亂想。

睡得不好,或許也因為昨天看了實在太激烈的《慕尼黑》,很多槍聲,很多紅色。男主角作為一個奉命復仇的恐怖分子,角色其實太有人味,演員太過俊美,劇情又太過緊湊迫人,所以,當禁不住定睛沉迷他的外表,就經常追不上需要額外留神的情節。

然而,它牽涉得很長很長,不止於那累人腰骨的160分鐘,也不單單是1972年的奧運選手屠殺事件,電影其實還牽涉以巴的現在與未來,猶太分裂亡國的歷史,以及它更遙遠的過去……無休無止那種磨人的難解與無奈,叫原本俊美的最終都變得頽然失落。

多年前到過慕尼黑,印象中倒是很配合這種的色調──灰冷的,嚴肅的,連露天餐廳捧著德國咸豬手的女侍應也總是崩緊著臉:「慢用。」然後咀角一翹讓你隱隱意會那含蓄的笑。

想來,發生屠殺的奧運村當年原來也曾到過,不過那已經改建成為一個巨型公園,沒有一點血的痕跡,有的是燦爛陽光與美好的閒暇,我還在湖邊的樹蔭下享受了一隻超巨型的香腸大熱狗。

最深刻的還是市郊泰浩城的集中營,是二次大戰時曾囚禁超過二十萬猶太人。由營房改建的紀念館仍散發著懾人的陰森氣息,處身其中,彷彿被歷史的沉重幽靈重重包圍……。

不想記憶,未敢忘記。德國人也實在有令人敬佩的一面。

“……for me this movie is a prayer for peace. Somewhere inside all this intransigence there has to be a prayer for peace. Because the biggest enemy is not the Palestinians or the Israelis. The biggest enemy in the region is intransigence.” (TIME, Dec 12, 2005)

史匹堡,一個被認為是充滿童心的猶太人導演。片中,無論是以人巴人阿拉伯人,就算是最血腥的恐怖分子,都充滿人情味,都是迫於無奈,叫人憐憫。

我想,這也是一份童心。

留言

Yam 飲者說…
我一直很想寫點關於《慕尼克》的,還沒寫成,就有幸讀到你的了,還學了一個新字intransigence,真好。
對我來說,《慕尼克》的震撼和攝人不在於它的情節或者演員,而是它裡面那份沉重和壓逼。全片最後兩句對白最令我傷感,Avner邀請前度上司回家吃飯:
Avner:Come, come break bread with me.
上司:No.(轉頭即走)
對猶太人來說,拒絕跟同胞/弟兄break bread,是an ultimate rejection。我跟無國無家的Avner,一起凝住在紐約市的海邊,沒有地方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噢,情人節快樂!
Unknown說…
是的, 沉重、壓迫。稍微關心以巴的一點點,就注定和沉重、壓迫扯上關係,沒完沒了,像地獄摩天輪──死了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的子孫,抗爭下去......永遠永遠.....
令人沉重的是,這不止是戲,是真實世界,一種萬劫不復的無望感。

還有什麼出路?只有逃,逃到紐約市的海邊。但逃得去邊?911後來又到。

我不喜歡那個上司,所以他不"break bread", 我係男主角,一定想:算!(轉頭即走)

等睇你寫的──關於《慕尼黑》。
匿名說…
hi zoe
到此一看!
shuning
Unknown說…
U+ 100期,感恩之中想跟你說,謝謝你為U+奠定了基石。
U-Plus Sky #100 :: 百期好合,永結同心 ::

::Pakkin::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日落之前

The Journey of Desire

出發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