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與自我
和樹與天,談起創作,特別是關於舞台的,戲劇的。
天說,文本就是文本,是預了會被修改,再造,磨合,裏面沒有自我。
集體創作,怎能有ego呢,要曉得放下自己。
Ego。
寫作,卻是非常自我,而且主觀的。
我經常想起人物特寫。
過去一向喜歡看人物訪問,看人怎樣寫人,怎樣看人,怎樣做人。
但後來發現,報章上好些人物訪問都很樣板,那或許與記者的專業訓練有關。
要有lead,然後描寫外觀,加一兩句精警說話,保持客觀,盡量不用「我」,之類之類,齊齊整整的。
又或者電視上的名人訪問,名主播在適當時候擠出表示認同或禮貌的樣板笑容,偶然故作牙尖咀利的所謂尖銳問題,那麼刻意造作人工化。
近年讀星期日明報發現偶有佳作。「什麼人訪問什麼人」,訪問人的未必是專業記者,也就沒有一套現成的所謂專業格式,有點raw,但也更真。從主觀出發,我怎樣看你,feel你,和整個環境,及氣氛。
當然有人說,你要尊重受訪者,不能亂寫,不能用幻想代替真相。
所以我覺得,要寫出好看的人物特寫,裏面要有信任。
訪者與被訪者,最好有一定的交情。你寫的,你問的,不是為傷害我,或者,應該不會曲解我。
甚至,兩者已分不出誰是真正的主角,呈現彼此的我思我想。
甘國亮主持的《數風流人物》,頗有看頭。
沒有真心誠意的故事,怎會好看。
過往做過不少人物訪問,經常覺得,那些不能出街的,往往是最觸動人,最能引向真相,甚至揭示人性真貌的精彩部分。
從這方面看,印在紙上的版本,絕對不會是最好看的。
於是,我開始猶豫。
暫停了所謂的人物訪問。
我一早知道,自己不能成為一個專業記者。
我太自我,特別在寫作的時候。
那是一個享受自我的過程。
我寧願,做作者。
天說,文本就是文本,是預了會被修改,再造,磨合,裏面沒有自我。
集體創作,怎能有ego呢,要曉得放下自己。
Ego。
寫作,卻是非常自我,而且主觀的。
我經常想起人物特寫。
過去一向喜歡看人物訪問,看人怎樣寫人,怎樣看人,怎樣做人。
但後來發現,報章上好些人物訪問都很樣板,那或許與記者的專業訓練有關。
要有lead,然後描寫外觀,加一兩句精警說話,保持客觀,盡量不用「我」,之類之類,齊齊整整的。
又或者電視上的名人訪問,名主播在適當時候擠出表示認同或禮貌的樣板笑容,偶然故作牙尖咀利的所謂尖銳問題,那麼刻意造作人工化。
近年讀星期日明報發現偶有佳作。「什麼人訪問什麼人」,訪問人的未必是專業記者,也就沒有一套現成的所謂專業格式,有點raw,但也更真。從主觀出發,我怎樣看你,feel你,和整個環境,及氣氛。
當然有人說,你要尊重受訪者,不能亂寫,不能用幻想代替真相。
所以我覺得,要寫出好看的人物特寫,裏面要有信任。
訪者與被訪者,最好有一定的交情。你寫的,你問的,不是為傷害我,或者,應該不會曲解我。
甚至,兩者已分不出誰是真正的主角,呈現彼此的我思我想。
甘國亮主持的《數風流人物》,頗有看頭。
沒有真心誠意的故事,怎會好看。
過往做過不少人物訪問,經常覺得,那些不能出街的,往往是最觸動人,最能引向真相,甚至揭示人性真貌的精彩部分。
從這方面看,印在紙上的版本,絕對不會是最好看的。
於是,我開始猶豫。
暫停了所謂的人物訪問。
我一早知道,自己不能成為一個專業記者。
我太自我,特別在寫作的時候。
那是一個享受自我的過程。
我寧願,做作者。
留言
並不完全客觀
可能是人物再造
當然 人物是真實的
為別人作傳
也是功德無量
怎麼看 怎麼寫
選一個怎麼的角度
倒是自由的吧
小說真的是自把自為
創作人很難忍受給綁手綁腳吧
我很明白被訪心情 因為也算被訪過 總覺別人曲解自己 所以呢 訪問不易做 兩頭不討好
我曾對某編輯說 我不要再做知名人物訪問了 寧願多寫小人物的故事 或許可以說 為人貼金的事不願做了